陈靖云 肖达顺 | “南海 I 号”沉船遗址形成过程的考古学观察——“南海 I 号”沉船年代学研究之一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2025-08-26 18:56
文章摘要
本文从考古学视角系统分析了“南海Ⅰ号”沉船遗址的形成过程。背景方面,该沉船1987年发现于广东海域,是中国水下考古的重要发现,采用整体打捞和室内发掘的创新方式。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层位学方法还原沉船从遇难下沉、自然沉积、人为扰动到考古发掘的全过程,区分不同时期的堆积层,辨析沉船遇难原因及其后续变化。结论指出,沉船遗址形成是动态过程,需综合考量海洋环境、人类活动等多重因素;确立相对年代框架对准确解读沉船文化内涵至关重要,且沉船作为“时间胶囊”包含多时代信息,需区分不同遗存的年代属性,为南宋海洋贸易研究提供关键实证。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