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理工大学李佩诗院士《自然·通讯》:超软、自修复聚离子液体电极,可用于介电弹性体驱动器
高分子科学前沿
2025-08-13 10:43
文章摘要
本文介绍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李佩诗院士团队在《自然·通讯》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开发了一种超软、快速自修复的聚离子液体(PIL)电极,用于介电弹性体驱动器(DEAs)。传统电极材料存在弹性模量高、自修复速度慢和环境适应性差等问题,限制了DEAs的应用。研究团队通过调控离子相互作用,优化了聚阳离子与阴离子的组合,成功制备出弹性模量仅为3.4 kPa的PIL电极,该电极在空气和水下均能在10秒内完成自修复。基于此电极的DEAs实现了63.2%的面积应变,自修复后性能保持率达96%。此外,搭载该电极的软体夹爪可在空气和水下轻柔抓取脆弱物体,受损后通过电极自修复快速恢复功能,为极端环境作业提供了新方案。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