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最新Nature
iNature
2025-07-12 08:00
文章摘要
该研究由复旦大学李庆和清华大学王书肖共同通讯,发表在Nature上,探讨了人为源排放的细颗粒物(PM2.5)的毒性效应及其成因。研究发现不同来源的PM2.5毒性差异显著,居民炉灶固体燃料燃烧的PM2.5毒性最高。研究团队通过实地测量和空气质量模型评估了PM2.5毒性的来源、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并提出了以削减毒性风险为导向的空气污染精准防控策略。研究还指出,尽管工业源对PM2.5质量排放量的削减贡献较大,但居民燃烧对毒性调整后的排放量削减贡献更为显著。该研究为环境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但仍需进一步的流行病学研究来验证其与人类健康结局的相关性。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