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中国农科院团队发Nature Genetics,解析紫花苜蓿结构变异对重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溪远讲植物科学
2025-04-23 22:49
文章摘要
本研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杨青川团队完成,发表在《自然·遗传学》期刊上。背景方面,紫花苜蓿作为全球最重要的饲草作物之一,具有高蛋白含量、高产草量等优点,但其复杂的基因组结构限制了相关基因的精准定位与利用。研究目的是通过构建紫花苜蓿高质量泛基因组,解析其遗传多样性及耐盐和品质性状的遗传基础。研究团队历时8年,筛选出24份代表性种质材料,构建了紫花苜蓿泛基因组,鉴定出约43万个结构变异,并定位到与耐盐性和茎叶比等农艺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结论表明,结构变异对复杂农艺性状的预测准确性优于SNP,为紫花苜蓿的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