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院张亮团队ES&T副封面|优化稻区小微水体缓解氮污染:基于自然的解决途径
水处理文献速递
2025-10-21 09:04
文章摘要
本研究背景聚焦于稻田面源污染,指出地表径流是污染物进入水体的主要途径,而稻区的小微水体在消纳氮污染物中具有关键作用。研究目的旨在通过构建氮削减模型,评估全国稻区小微水体的氮削减能力,并探讨其空间配置优化问题。研究结论显示,全国稻区小微水体以1.08%的面积贡献了58.63%的氮削减,但存在空间错配问题;提出"热点优先—植被协同"恢复框架,在热点区域优先增加小微水体面积和提高水生植物覆盖度,可显著提升氮削减效率,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协同,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