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本科毕业、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文,气孔形态差异如何改写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Ad植物微生物
2025-07-21 09:07
文章摘要
本研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农业清洁流域创新团队完成,揭示了气孔形态类型在调节叶片性状和环境因子相互作用中的重要性。研究发现,禾草类植物(如玉米、小麦、水稻等)的叶片气孔呈现“哑铃形”,而非禾草类植物(如大豆等)的气孔则是“肾形”。这两类植物在气孔开闭机制上存在显著差异,哑铃形气孔的开闭速度更快,能更高效地利用光能并减少水分蒸发,增强耐旱能力。研究指出,在探讨植物形态性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时,应注意到不同植物群体间的气孔形态差异,以确保形态性状和生理功能的一致性以及对环境因子响应模式的一致性。该研究为大规模研究中植物性状与生理功能的一致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