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中国关中盆地农业区地下水中溶解CO₂的季节变化及其与溶解性有机质(DOM)光学特性的关联关系。背景方面,地下水中的溶解CO₂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DOM作为微生物群落的主要碳源和能量来源,其与溶解CO₂的关系尚不明确。研究目的是揭示地下水中溶解CO₂和DOM的时空分布特征,厘清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并阐明CO₂的可能来源及其排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中溶解CO₂的平均浓度为11,300 ± 5,788 ppm,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浅层井的溶解CO₂浓度显著高于深层井。DOM分析识别出5个组分,主要为类腐殖质和色氨酸类蛋白物质。主成分分析显示,DOM的分解过程促进了CO₂的过饱和状态,但浅层含水层中的CO₂可能更多来源于雨季或灌溉期包气带的淋滤输入。结论指出,地下水抽取每年造成约40,092吨CO₂的脱气释放,未来碳收支研究应更加重视地下水中CO₂的排放与碳动态。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