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 |东北地理所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泥炭地潜在分布及影响因素方面取得进展
生态与地理速报
2025-05-14 19:22
文章摘要
本文研究了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泥炭地的潜在分布及影响因素。泥炭地虽然仅占全球陆地表面积的3%,却储存了全球约三分之一的土壤碳,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泥炭地面临显著的退化风险。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搜集获取了泥炭地分布数据,并构建了东北地区的泥炭地分布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泥炭地适宜面积为97100 km²,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地区和长白山区的河谷地带和河岸带。在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尤其是在高排放的SSP585情景下,泥炭地适宜面积大幅减少,面临显著的退化风险。气候因素,尤其是日均温差和最热月最高气温,对泥炭地适宜面积的分布有显著影响。此外,土壤pH、冻融过程、地形地貌和区域持水能力等因素也对泥炭地的适宜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