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广西大学AFM:高能量密度混合锂离子/金属电池突破
能源学人
2025-04-03 14:24
文章摘要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材料设计策略,通过两步闪蒸焦耳热法(FJH)制备了由石墨化层包覆的碳纳米纤维并均匀分布银纳米颗粒(G-CF-Ag),以优化混合锂离子/金属电池的性能。G-CF-Ag中的Csp²碳结构显著减少了与电解液的副反应,而银纳米颗粒则增强了亲锂性,诱导锂的均匀沉积和剥离。结合1M LiFSI-THF-0.5 wt.% LiNO₃弱溶剂化电解液的设计,实现了锂离子在快速充电和低温条件下的高效传输。实验表明,G-CF-Ag||Li电池在500 mA h g⁻¹的高锂负载下展现出82.2%的首次库仑效率(ICE),并在2 C倍率下循环150次后保持99.1%的平均库仑效率(CE)。此外,该电池在-20°C至50°C的宽温度范围内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在超低N/P比(0.3)条件下,G-CF-Ag||NCM811全电池实现了937.6 mA h g⁻¹的放电容量和587.5 W h kg⁻¹的高能量密度,而G-CF-Ag||LFP全电池在相同条件下展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这些成果为高能量密度混合锂离子/金属电池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推动了锂金属电池在极端条件下的应用发展。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