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杨威副教授、杨昌英教授/武汉大学龚少龙教授《AFM》:近红外多重共振分子首次作为I型光敏剂在生物医学光治疗中的应用
高分子科学前沿
2025-02-25 08:04
文章摘要
本文介绍了三峡大学杨威副教授、杨昌英教授与武汉大学龚少龙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他们首次开发了一种基于多重共振策略的近红外I型光敏剂NIR-BN。这种光敏剂在低氧条件下仍能高效生成活性氧(ROS),并具有高达50.1%的光热转换效率。研究通过实验验证了NIR-BN在光动力治疗(PDT)和光热治疗(PTT)中的协同效应,特别是在小鼠体内的肿瘤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此外,NIR-BN的分子设计和性能优化,如较小的单/三线态能级差和高效的光热转换,使其成为未来肿瘤治疗中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光敏剂。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