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生共一作者在Nature子刊发文揭示作物产量提升的关键机制!
溪远讲植物科学
2025-02-10 13:22
文章摘要
本研究由南京农业大学丁艳锋教授团队和李姗教授团队联合进行,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探讨了籼稻与粳稻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不同反应。研究发现,籼稻型DNR1基因的水稻品种在CO2浓度升高时产量增长显著大于粳稻型。通过田间开放式大气CO2浓度升高实验(FACE),研究团队发现籼稻对硝态氮的吸收量增幅明显高于粳稻,这与籼稻DNR1基因的特定变异有关。具体机制涉及CO2浓度升高减少DNR1积累,增加生长素合成,激活转录因子,上调硝态氮代谢基因表达,从而提高硝态氮吸收和同化效率,增强光合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籼稻DNR1基因可能是提高粳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重要育种资源,特别是在CO2浓度持续升高的情况下。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