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联合,浙江大学、西湖大学合作,3天连发2篇Nature大子刊!
高分子科学前沿
2025-02-08 18:45
文章摘要
本文介绍了浙江大学和西湖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自然·化学》上发表的一项突破性研究,成功设计出一种具有正交π骨架的分子接触层(SAX),显著提升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长期稳定性与效率。研究背景是传统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热、光或机械应力下易发生相变或结构坍塌,导致性能衰退。研究目的是通过创新设计正交π骨架分子SAX,打破有序堆积限制,形成高度无序的非晶态结构,从而提升电池的稳定性和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基于SAX的电池效率达25.1%,并在高温、光照和机械应力下保持超90%的初始性能超过2500小时。结论是该研究为有机电子器件设计提供了全新方向,特别是在柔性电子领域展现了独特优势。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