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紫精负极两阶段碱化机制:西安交大团队在水系有机液流电池领域取得新突破
计算材料学
2025-10-22 17:28
文章摘要
研究背景:在碳中和战略驱动下,风能、光伏等清洁能源因间歇性需配套规模化储能技术。水系有机液流电池凭借高安全性和可扩展性成为关键路径,其中紫精类分子因优异性能成为负极材料核心,但其循环过程中的电解液碱化问题导致容量衰减,制约应用发展。研究目的:西安交大团队通过构建多模态表征系统,旨在揭示紫精负极的两阶段碱化机制,并提出抑制策略。研究结论:首次发现碱化过程分为析氢反应主导的不可逆pH上升阶段和分子结构可逆互变引发的pH振荡阶段;通过提升电解质浓度至3 M,有效抑制析氢反应,使双电子转移液流电池实现66.9 Wh Lanolyte⁻¹能量密度和99.25%/天的循环稳定性,为电解质优化提供新思路。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