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土壤所在土壤颗粒有机质定量表征及其与孔隙结构互馈作用研究中取得进展
生态学者
2025-05-27 10:22
文章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高磊课题组在土壤颗粒有机质(POM)定量表征及其与孔隙结构互馈作用研究中的进展。背景方面,POM是土壤有机质最活跃的组分,但传统分离方法存在破坏土壤结构、无法获取空间分布信息等局限。研究目的是通过非破坏性方法定量分析POM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并建立POM分解转化过程与土壤孔隙结构及微生物环境的定量关系。课题组基于X射线CT技术结合机器学习,提出了一种从CT扫描图像中识别土壤POM的方法,实现了POM的原位识别、三维可视与快速定量。研究发现,POM与孔隙度显著正相关,秸秆深翻还田和配施氮肥能有效促进POM累积和孔隙结构改善。结论表明,该研究为微观尺度下有机碳物理保护机制的解析提供了新视角,并为提升土壤固碳能力和农业可持续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