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教授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研究成果,2000万吨泄漏污染的“加速器”找到了
Ad植物微生物
2025-04-27 09:53
文章摘要
本研究由浙江农林大学李敦柱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首次从分子水平探讨了塑料材料中内源性残余应力对塑料降解及微污染物释放的重要性机制。全球每年约有2000万吨塑料泄漏,造成严重的微塑料污染,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以往研究多关注外部因素如紫外线照射和机械磨损对塑料老化的影响,而忽视了塑料制品本身的特性,特别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内源性残余应力在微污染物释放中的作用。李教授团队追踪了制造过程中内源性残余应力的形成与分布,发现增加的应力水平能显著加速塑料内部无定形聚合物和化学添加剂向表面迁移并释放到水环境中。模型分析还显示,塑料基质中的低分子量物质在应力作用下表现出宾汉姆非牛顿流体的行为,表明应力引起的粘弹性转变是促使微污染物迁移的关键动力学过程。该研究系统地揭示了内源性因子对微污染物释放的推动作用,丰富了塑料微污染物释放动力学的理论框架,为制定塑料污染控制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持。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