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俯冲带的热结构、流体活动与地震机制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5-04-16 06:08
文章摘要
本文系统总结了大洋俯冲带热结构数值模拟、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和蛇绿岩的温压轨迹、俯冲板块界面的变形、俯冲带地震观测以及含水矿物稳定域的研究进展。含水矿物脱水致裂是俯冲带中源地震的主要机制,暖俯冲带在80~160km的弧下深度大部分含水矿物已发生脱水反应,大于160km地震频率锐减;冷俯冲带的地震在300km以上分布相对连续,含水矿物的脱水深度更深,冷俯冲板片可以将水携带至300km以下,导致地幔过渡带局部富水。流体活动与慢地震和深源地震的关系还需更多实验和地震学证据。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