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两极制氢策略,由香港大学郭正晓教授等团队提出,旨在通过N-N氧化偶联脱氢与阴极制氢结合,解决传统电解水制氢中阳极反应缓慢的问题。该策略使用3,5-二氨基-1H-1,2,4-三唑(DAT)作为反应物,在0.872 V和1.108 V vs. RHE下分别实现了10 mA cm-2和500 mA cm-2的电流密度,电能消耗比传统电解水降低68%。此外,该过程避免了有毒的偶氮合成和H2/O2混合问题,展示了在500 mA cm-2电流密度下连续工作300小时的稳定性。机理研究表明,Pt单原子和Pt纳米粒子优化了制氢活性位点,DAT的-NH2官能团逐步脱氢并氧化偶联生成偶氮化合物,同时产生氢气。这项工作展示了N-N氧化偶联制备高附加值偶氮化合物的原子经济性两电极制氢技术。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