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Y.晁衡的 Fāngyīn diàochá biǎogé 及其在汉语方言研究方法演变中的作用","authors":"Richard Simmons","doi":"10.1353/jcl.2017.a933422","DOIUrl":null,"url":null,"abstract":"在完成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現代吳語的研究》兩年之後,趙元任於1930年出版了《方音調查表格》。該表格的完成,無疑源自實地調查的寶貴經驗,因而有意付梓,供全國各地方言調查使用。例如,在湖北進行田野調查時——其成果正是趙元任與丁聲樹、楊時逢、吳宗濟、董同龢一同編纂的《湖北方言調查報告》——趙元任和助手們便一定使用了這一表格。可以說,該表格歷來都是漢語方言調查不可或缺的基礎工具,即《方言調查字表》的範本和靈感來源。“表格”和“字表”均採用了《切韻》(成書於601年)的語音系統,因此被認為代表了中古音系。近年來,趙元任先生的學生羅傑瑞(Jerry Norman)在去世之前提出了一個與現代漢語方言的《切韻》來源說不同的新概念。他認為,漢語方言歷史上存在兩個主要的發展階段:一個是早期漢語(Early Chinese)階段,該階段在中古漢語之前,包含閩方言的祖先語言;另一個則是其後的一個階段,即漢語方言通音(Common Dialectal Chinese / CDC),該階段代表那些僅見於除閩語以外其他主流漢語方言的語音變化。本研究對“表格”和“通音”的語音系統進行了比較,力求揭示兩位學者對漢語方言音系的各自理解,並探討兩大系統在領域內的適用性。我們發現,兩者都深受歷史因素的影響,且都假定了祖先語言形式,以揭示方言間的歷時關係。其中,區分二者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如何處理聲母的齒唇化。可以看到,“表格”呈現的是齒唇化之前的語音階段,齒唇化在主流漢語方言中廣泛存在,但在閩方言中卻沒有發生。相較之下,齒唇化在“通音”所代表的漢語階段中,卻是一個重要的特徵。因此,這一特徵便成為了由漢至宋,漢語方言在演變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分水嶺式變化的例證。而正是這些變化,塑造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漢語方言形態及其多樣性,而它們也反映在羅傑瑞的“早期漢語”和“漢語方言通音”的差異中。","PeriodicalId":44675,"journal":{"name":"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volume":null,"pages":null},"PeriodicalIF":0.2000,"publicationDate":"2024-07-01","publicationTypes":"Journal Article","fieldsOfStudy":null,"isOpenAccess":false,"openAccessPdf":"","citationCount":"0","resultStr":"{\"title\":\"Y. R. Chao's Fāngyīn diàochá biǎogé and Its Role in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Dialect Research Methodology\",\"authors\":\"Richard Simmons\",\"doi\":\"10.1353/jcl.2017.a933422\",\"DOIUrl\":null,\"url\":null,\"abstract\":\"在完成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現代吳語的研究》兩年之後,趙元任於1930年出版了《方音調查表格》。該表格的完成,無疑源自實地調查的寶貴經驗,因而有意付梓,供全國各地方言調查使用。例如,在湖北進行田野調查時——其成果正是趙元任與丁聲樹、楊時逢、吳宗濟、董同龢一同編纂的《湖北方言調查報告》——趙元任和助手們便一定使用了這一表格。可以說,該表格歷來都是漢語方言調查不可或缺的基礎工具,即《方言調查字表》的範本和靈感來源。“表格”和“字表”均採用了《切韻》(成書於601年)的語音系統,因此被認為代表了中古音系。近年來,趙元任先生的學生羅傑瑞(Jerry Norman)在去世之前提出了一個與現代漢語方言的《切韻》來源說不同的新概念。他認為,漢語方言歷史上存在兩個主要的發展階段:一個是早期漢語(Early Chinese)階段,該階段在中古漢語之前,包含閩方言的祖先語言;另一個則是其後的一個階段,即漢語方言通音(Common Dialectal Chinese / CDC),該階段代表那些僅見於除閩語以外其他主流漢語方言的語音變化。本研究對“表格”和“通音”的語音系統進行了比較,力求揭示兩位學者對漢語方言音系的各自理解,並探討兩大系統在領域內的適用性。我們發現,兩者都深受歷史因素的影響,且都假定了祖先語言形式,以揭示方言間的歷時關係。其中,區分二者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如何處理聲母的齒唇化。可以看到,“表格”呈現的是齒唇化之前的語音階段,齒唇化在主流漢語方言中廣泛存在,但在閩方言中卻沒有發生。相較之下,齒唇化在“通音”所代表的漢語階段中,卻是一個重要的特徵。因此,這一特徵便成為了由漢至宋,漢語方言在演變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分水嶺式變化的例證。而正是這些變化,塑造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漢語方言形態及其多樣性,而它們也反映在羅傑瑞的“早期漢語”和“漢語方言通音”的差異中。\",\"PeriodicalId\":44675,\"journal\":{\"name\":\"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volume\":null,\"pages\":null},\"PeriodicalIF\":0.2000,\"publicationDate\":\"2024-07-01\",\"publicationTypes\":\"Journal Article\",\"fieldsOfStudy\":null,\"isOpenAccess\":false,\"openAccessPdf\":\"\",\"citationCount\":\"0\",\"resultStr\":null,\"platform\":\"Semanticscholar\",\"paperid\":null,\"PeriodicalName\":\"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FirstCategoryId\":\"98\",\"ListUrlMain\":\"https://doi.org/10.1353/jcl.2017.a933422\",\"RegionNum\":3,\"RegionCategory\":\"文学\",\"ArticlePicture\":[],\"TitleCN\":null,\"AbstractTextCN\":null,\"PMCID\":null,\"EPubDate\":\"\",\"PubModel\":\"\",\"JCR\":\"0\",\"JCRName\":\"ASIAN STUDIES\",\"Score\":null,\"Total\":0}","platform":"Semanticscholar","paperid":null,"PeriodicalName":"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FirstCategoryId":"98","ListUrlMain":"https://doi.org/10.1353/jcl.2017.a933422","RegionNum":3,"RegionCategory":"文学","ArticlePicture":[],"TitleCN":null,"AbstractTextCN":null,"PMCID":null,"EPubDate":"","PubModel":"","JCR":"0","JCRName":"ASIAN STUDIES","Score":null,"Total":0}
引用次数: 0
摘要
在完成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現代吳語的研究》兩年之後,趙元任於1930年出版了《方音調查表格》。該表格的完成,無疑源自實地調查的寶貴經驗,因而有意付梓,供全國各地方言調查使用。例如,在湖北進行田野調查時——其成果正是趙元任與丁聲樹、楊時逢、吳宗濟、董同龢一同編纂的《湖北方言調查報告》——趙元任和助手們便一定使用了這一表格。可以說,該表格歷來都是漢語方言調查不可或缺的基礎工具,即《方言調查字表》的範本和靈感來源。“表格”和“字表”均採用了《切韻》(成書於601年)的語音系統,因此被認為代表了中古音系。近年來,趙元任先生的學生羅傑瑞(Jerry Norman)在去世之前提出了一個與現代漢語方言的《切韻》來源說不同的新概念。他認為,漢語方言歷史上存在兩個主要的發展階段:一個是早期漢語(Early Chinese)階段,該階段在中古漢語之前,包含閩方言的祖先語言;另一個則是其後的一個階段,即漢語方言通音(Common Dialectal Chinese / CDC),該階段代表那些僅見於除閩語以外其他主流漢語方言的語音變化。本研究對“表格”和“通音”的語音系統進行了比較,力求揭示兩位學者對漢語方言音系的各自理解,並探討兩大系統在領域內的適用性。我們發現,兩者都深受歷史因素的影響,且都假定了祖先語言形式,以揭示方言間的歷時關係。其中,區分二者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如何處理聲母的齒唇化。可以看到,“表格”呈現的是齒唇化之前的語音階段,齒唇化在主流漢語方言中廣泛存在,但在閩方言中卻沒有發生。相較之下,齒唇化在“通音”所代表的漢語階段中,卻是一個重要的特徵。因此,這一特徵便成為了由漢至宋,漢語方言在演變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分水嶺式變化的例證。而正是這些變化,塑造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漢語方言形態及其多樣性,而它們也反映在羅傑瑞的“早期漢語”和“漢語方言通音”的差異中。
期刊介绍: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JCL) is an academic journal, which comprises research content from both general linguistics and Chinese linguistics. It is edited by a distinguished editorial board of international expertise. There are two publications: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JCL) and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Monograph Series (JCL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