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1953–1980)

陈煜
{"title":"南洋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1953–1980)","authors":"陈煜","doi":"10.1142/S1793724811000046","DOIUrl":null,"url":null,"abstract":"本文以两部分回溯南洋大学校园选址与规划、建筑设计与建造。第一部分侧重分析南大校址择定与校园规划,指出南大校园体现当时新马华社思想中传统观念与现代性的并存。南大校园一方面有着现代规划的整体观念和分区组团概念,另一方面,在校园空间序列的构建上,流露出华人传统的等级观念和文化意识。第二部分集中探讨南大校园建筑,将其归纳为“华族传统复兴式建筑”与“具有热带特征的现代建筑”两大类,两者均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建造,满足现代建筑功能要求,前者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元素表达民族特征,后者考虑到经济性和热带气候特征。本文将南大建设分为三个阶段:“民间自主期”、“师生自助期”、“政府参与期”,指出新马华社转变中的“中国意识”与“本土意识”。建校初期以优秀的中国大学为模式,采用华社传统方法募款与建设,逐渐转变为有意识地追求现代性和国际认同,后期政府介入校园建设,反映出新加坡独立后新生政权极力淡化种族意识,塑造国家认同感。","PeriodicalId":366094,"journal":{"name":"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asporic Chinese Studies","volume":"12 1","pages":"0"},"PeriodicalIF":0.0000,"publicationDate":"2011-06-01","publicationTypes":"Journal Article","fieldsOfStudy":null,"isOpenAccess":false,"openAccessPdf":"","citationCount":"0","resultStr":"{\"title\":\"南洋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1953–1980)\",\"authors\":\"陈煜\",\"doi\":\"10.1142/S1793724811000046\",\"DOIUrl\":null,\"url\":null,\"abstract\":\"本文以两部分回溯南洋大学校园选址与规划、建筑设计与建造。第一部分侧重分析南大校址择定与校园规划,指出南大校园体现当时新马华社思想中传统观念与现代性的并存。南大校园一方面有着现代规划的整体观念和分区组团概念,另一方面,在校园空间序列的构建上,流露出华人传统的等级观念和文化意识。第二部分集中探讨南大校园建筑,将其归纳为“华族传统复兴式建筑”与“具有热带特征的现代建筑”两大类,两者均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建造,满足现代建筑功能要求,前者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元素表达民族特征,后者考虑到经济性和热带气候特征。本文将南大建设分为三个阶段:“民间自主期”、“师生自助期”、“政府参与期”,指出新马华社转变中的“中国意识”与“本土意识”。建校初期以优秀的中国大学为模式,采用华社传统方法募款与建设,逐渐转变为有意识地追求现代性和国际认同,后期政府介入校园建设,反映出新加坡独立后新生政权极力淡化种族意识,塑造国家认同感。\",\"PeriodicalId\":366094,\"journal\":{\"name\":\"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asporic Chinese Studies\",\"volume\":\"12 1\",\"pages\":\"0\"},\"PeriodicalIF\":0.0000,\"publicationDate\":\"2011-06-01\",\"publicationTypes\":\"Journal Article\",\"fieldsOfStudy\":null,\"isOpenAccess\":false,\"openAccessPdf\":\"\",\"citationCount\":\"0\",\"resultStr\":null,\"platform\":\"Semanticscholar\",\"paperid\":null,\"PeriodicalName\":\"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asporic Chinese Studies\",\"FirstCategoryId\":\"1085\",\"ListUrlMain\":\"https://doi.org/10.1142/S1793724811000046\",\"RegionNum\":0,\"RegionCategory\":null,\"ArticlePicture\":[],\"TitleCN\":null,\"AbstractTextCN\":null,\"PMCID\":null,\"EPubDate\":\"\",\"PubModel\":\"\",\"JCR\":\"\",\"JCRName\":\"\",\"Score\":null,\"Total\":0}","platform":"Semanticscholar","paperid":null,"PeriodicalName":"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asporic Chinese Studies","FirstCategoryId":"1085","ListUrlMain":"https://doi.org/10.1142/S1793724811000046","RegionNum":0,"RegionCategory":null,"ArticlePicture":[],"TitleCN":null,"AbstractTextCN":null,"PMCID":null,"EPubDate":"","PubModel":"","JCR":"","JCRName":"","Score":null,"Total":0}
引用次数: 0

摘要

本文以两部分回溯南洋大学校园选址与规划、建筑设计与建造。第一部分侧重分析南大校址择定与校园规划,指出南大校园体现当时新马华社思想中传统观念与现代性的并存。南大校园一方面有着现代规划的整体观念和分区组团概念,另一方面,在校园空间序列的构建上,流露出华人传统的等级观念和文化意识。第二部分集中探讨南大校园建筑,将其归纳为“华族传统复兴式建筑”与“具有热带特征的现代建筑”两大类,两者均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建造,满足现代建筑功能要求,前者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元素表达民族特征,后者考虑到经济性和热带气候特征。本文将南大建设分为三个阶段:“民间自主期”、“师生自助期”、“政府参与期”,指出新马华社转变中的“中国意识”与“本土意识”。建校初期以优秀的中国大学为模式,采用华社传统方法募款与建设,逐渐转变为有意识地追求现代性和国际认同,后期政府介入校园建设,反映出新加坡独立后新生政权极力淡化种族意识,塑造国家认同感。
本文章由计算机程序翻译,如有差异,请以英文原文为准。
南洋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1953–1980)
本文以两部分回溯南洋大学校园选址与规划、建筑设计与建造。第一部分侧重分析南大校址择定与校园规划,指出南大校园体现当时新马华社思想中传统观念与现代性的并存。南大校园一方面有着现代规划的整体观念和分区组团概念,另一方面,在校园空间序列的构建上,流露出华人传统的等级观念和文化意识。第二部分集中探讨南大校园建筑,将其归纳为“华族传统复兴式建筑”与“具有热带特征的现代建筑”两大类,两者均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建造,满足现代建筑功能要求,前者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元素表达民族特征,后者考虑到经济性和热带气候特征。本文将南大建设分为三个阶段:“民间自主期”、“师生自助期”、“政府参与期”,指出新马华社转变中的“中国意识”与“本土意识”。建校初期以优秀的中国大学为模式,采用华社传统方法募款与建设,逐渐转变为有意识地追求现代性和国际认同,后期政府介入校园建设,反映出新加坡独立后新生政权极力淡化种族意识,塑造国家认同感。
求助全文
通过发布文献求助,成功后即可免费获取论文全文。 去求助
来源期刊
自引率
0.00%
发文量
0
×
引用
GB/T 7714-2015
复制
MLA
复制
APA
复制
导出至
BibTeX EndNote RefMan NoteFirst NoteExpress
×
提示
您的信息不完整,为了账户安全,请先补充。
现在去补充
×
提示
您因"违规操作"
具体请查看互助需知
我知道了
×
提示
确定
请完成安全验证×
copy
已复制链接
快去分享给好友吧!
我知道了
右上角分享
点击右上角分享
0
联系我们:info@booksci.cn Book学术提供免费学术资源搜索服务,方便国内外学者检索中英文文献。致力于提供最便捷和优质的服务体验。 Copyright © 2023 布克学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20795号-1
ghs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870号
Book学术文献互助
Book学术文献互助群
群 号:481959085
Book学术官方微信